
在南非和博茨瓦納等地發現的B.1.1.529新冠變異毒株Omicron(奧密克戎)引發全球資本市場動蕩,非洲南部當地礦業生產中斷、多地重啟封鎖措施對消費需求和經濟復蘇前景帶來沖擊,也加大了相關商品品種的波動風險。那么,在奧密克戎導致的新一輪疫情下,哪些商品波動風險將上升呢?
“綠色能源”商品
非洲礦產資源豐富,金、鉻、鉑族金屬、錳、鈷、鋁土礦、磷等儲量位居全球首位。 其中,銅和鈷等被視為“綠色能源”商品。作為新能源汽車鋰電池重要組成部分,鈷資源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剛果(金)和贊比亞境內,與銅礦床密切伴生。剛果(金)政府上周表示, 將推動發展國內電池制造能力,以增加鈷和銅等礦產出口的價值。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熱潮持續推高國際鈷期貨價格。根據標普全球普氏的數據,自2021年初以來,歐洲純度99.8%的鈷金屬價格已上漲88.7%,為2018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標普全球普氏在11月商品簡報中指出,由于供應鏈瓶頸持續存在,鈷金屬價格預計將繼續獲得支撐。“沒有跡象表明物流困境正在緩解,全球船舶短缺、航運延誤和更高的費用加劇了南非內陸和港口的效率低下。在需求方面,隨著插電式電動汽車銷量的增加抵消了電池中節約鈷的影響,鈷需求將繼續增長。”預測顯示,2022年鈷總需求量將上升至19.5萬噸。
包括非洲開發銀行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此前已經簽署了幫助剛果(金)發展電池產業的備忘錄。作為非洲第二大銅生產國、剛果(金)的鄰國贊比亞總統希希萊馬(Hakainde Hichilema )此前也表示,贊比亞愿意與剛果(金)和該地區其他國家合作,共同發展非洲的工業能力。“我們需要同步非洲大陸戰略和價值鏈。”他說。
盛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雅各布森(Steen Jacobsen)積極看好工業金屬的中期前景。他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可以看到綠色轉型和ESG正在并將持續推動經濟體產業升級中對原材料的需求。目前礦業部門的資本支出處于歷史最低水平附近,發達國家正在加速脫碳, 全球制造業正在重新配置,加之供給側并不順暢,因此金屬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進入牛市。
金屬礦業咨詢集團Wood Mackenzie近日發布報告預測,未來十年銅和鈷等“綠色能源”商品將繼續迎來廣闊機會。報告稱,上一次超級周期是由中國的基礎設施和工業化建設推動的,持續了大約十年。下一個超級周期也將持續數十年,因為全世界需要這么長的時間來應對實現凈零碳排放的挑戰,而且要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消耗大量的基本金屬和關鍵金屬,如銅和鈷。
原油市場或延長震動模式
當市場逐步消化美國的拋儲消息后,“奧密克戎”的橫空出世再次引發了恐慌拋售。上周五紐約商品交易所WTI原油近月合約大跌13%,創下2020年4月20日以來單月合約最大單日跌幅。
有分析師認為,清淡的交易量加大了市場波動,周一國際油價企穩回升,兩大原油期貨日內最大漲幅超過6%。荷蘭國際集團ING 大宗商品策略主管帕特森(Warren Patterson)發布報告指出,鑒于研究變異毒株需要時間,投資者開始評估此前拋售的合理性,從目前的情況看,新毒株引發的病例癥狀是比較輕微的,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緊張氣氛。
不過考慮到多國宣布采取限制措施,全球能源供需形勢依然面臨考驗。上周以來,澳大利亞、比利時、英國、加拿大、丹麥、法國、德國、以色列、意大利、荷蘭、捷克、西班牙等國相繼報告相關確診病例。以色列、摩洛哥和日本先后宣布收緊入境措施。
本周OPEC+將召開月度部長級會議,商討明年1月的生產計劃。由于國際油價近一個月來回調近10%,拋儲和疫情因素正在讓產油國組織繼續增持的預期存在不確定性。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上周有OPEC+與會代表透露,這個沙特牽頭并由23個國家組成的聯盟傾向于放棄原定增產的計劃。帕特森認為,由于潛在需求受到沖擊,他相信OPEC+很可能會這么做,這與疫情以來他們采取的謹慎做法是一致的。
一切目前尚沒有定論。據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周一OPEC+將聯合技術委員會會議推遲到周三,并將聯合部長級監測委員會會議從周二改為周四,各方依然需要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進行評估,并認真考慮來自美國等消費國的施壓。無論是按計劃釋放40萬桶/日,還是再次凍產,亦或者是小幅增產的結果,都可能會在本周中后期造成市場波動。
貴金屬或迎來反彈機遇
黃金在非洲大陸分布集中,主要在南非和津巴布韋兩國,此外,南非還擁有全球最大的鉑族金屬儲量。雖然疫情對黃金、鉑金、鈀金的生產存在負面影響,但其價格走勢更大程度上與疫情對各國貨幣政策、特別是美聯儲的政策有關。
上周美國總統拜登提名現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連任后,美元指數順勢創下17個月新高。隨后,美聯儲會議紀要顯示,更多決策者愿意加快縮減資產購買規模,并考慮提前加息。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數據顯示,投機者累積了200億美元的“多頭”頭寸,明年加息3次的預期再次升溫。
然而由于對病毒潛在風險的擔憂,世界主要央行加息的預期有所回落,美聯儲首次加息25個基點的時間被推遲至明年7月,歐洲央行上調基準利率的節點延長至2023年,就連幾乎板上釘釘的英國央行下月加息的概率已經從75%降至53%。
繼上周觸及96.93年內高位后,美元指數受美聯儲政策預期擾動影響震蕩下行,國際金價一度重返1800美元關口。瑞銀投資銀行(UBS Investment Bank)首席經濟學家卡普泰恩(Arend Kapteyn)表示,如果變異毒株最終站穩腳跟,人們對美國勞動力市場的信心可能會減弱,但就衡量其影響而言,目前還為時過早,“市場在定價減碼和明年的多次加息方面已經走得太遠了。”
對于美聯儲和各國央行而言,新一輪疫情無疑讓控制通脹的任務復雜化。供應鏈延遲在一定程度上被認為是引發通脹的原因,而如何通過貨幣政策調整平衡物價和經濟發展成為了擺在各國面前艱難的選擇。